校史研究

首页 > 校史研究 > 正文

【荔园建筑】地标雕塑篇

作者:深圳大学档案馆   发表于:2019-12-12 11:19    浏览量:


脚步匆匆地穿梭于教学楼、实验室、办公楼,寻寻觅觅间,我们找到了一些“深大符号”。它们偏居一隅,或古旧或年轻,却都同样代表着另一种记忆和语言。荔园建筑第二期,荔小馆将头埋进浩瀚的档案中,一点点抽丝剥茧,跟你一起来回望这些雕塑的前世今生。  

 

  一、“夙兴夜寐”的日晷

 

日晷


日晷的设计图纸

 

要说荔园最经典的地标之一,无疑是坐落在正门中轴线上的日晷。无数荔园学子每天从这“庞然大物”身边经过,有人侧目一望,有人莞尔一笑,有人步履匆匆视若无睹。但你可曾试过蹲在时光广场的草丛中,看着日晷的指针投影从“午”时移至“未”时呢?

这座“日晷”雕塑,不仅极具观赏性,作为一个巨型的钟表,其报时准确度也是极高的。在进行设计时,设计师在日晷表盘上刻上了十二时辰,指杆的投影准确无误地落在相应刻度上,毫无偏差。

日晷背面还刻有朱熹语录:为学须刚与恒,无一事而不学,无一时而不学,无一处而不学。这几句话,时时刻刻提醒荔园学子,要潜心学问,莫荒废了时光。还记得前几期介绍过的“浑天仪”设计者梁文鸿老师吗?没错,日晷的设计者也是她,梁老师在深圳大学初期为校园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时光广场的日晷也成为了拍毕业照的热门取景地。

时间流逝如斯,无非是一圈又一圈的子丑寅卯……不管你在意或者不在意,它就在那里,静静地,雕刻时间的年轮,刻铸铭心的记忆。

 

  二、一块11吨重的巨石

文山湖边上有一块巨石,上面雕刻着几个飘逸洒脱、不拘一格、字形难辨的大字。于是,同学们随口给它起了个“诨号”:“人气砖”。有深大人更为夸张,取其名为“人命砖”。

说起它的由来,我们还得回到深大建校初期。当时,西门外30米就是迷人的白色沙滩,那里有一块11吨的巨石,吸收日月之精华,天地之灵气。守望千年,苦苦等待,只为与荔园相遇。殊不知,这块巨石就是“人气砖”的前生。

 

古石今人



无声

 

当年这块巨石被喜气洋洋地迎到了粤海门客舍前(今文山湖餐厅),深大书法家郭西元为这块巨石题了字——“古石今人”,后又经一番改造,将其打磨雕琢。巨石逐渐褪去风吹雨打造就的野性,多了几分温文尔雅的气韵,成了现在大气十足、熠熠生辉的模样。“古石今人”这四个磅礴大字,意为石头虽古,人却常新,一静一动,意蕴丰厚。

其背面则作“无声”二字。取自陆游《闲居自述》:“花如解语还多事,石不能言最可人。”前校长章必功还曾在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中为“古石今人”作赋一首:“今人看古石,移山倒海词。古石看今人,春花秋月诗。”

 

  三、“特立独行”的四色立柱


仰望星空

 

元平体育馆前矗立着四根颇为抽象的大柱子,多少学生悟了四年,也没参透其中的道理。于是深大人只能剑走偏锋,取其名为“天线宝宝”。只因其黄红蓝黑四色柱与四位天线宝宝的天线撞了色。虽是深大人的调侃之言,却也不失天真和童趣。

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办,而深圳大学元平体育场则有幸成为第26届大运会的足球比赛场馆。田径场的四根灯柱因改造灯光需要而被截断,但由于材料是好钢,弃置一旁显得可惜,不如变废为宝。于是深大的李瑞生教授设计的“仰望星空”由此诞生,其意寄托了荔园学子脚踏实地、仰望星空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
 

当时被截下的灯柱原型


经过设计后的立柱模型

 

四根立柱代表四种颜色:黄色辉煌、黑色庄重、红色热情、蓝色深沉。鲜明而有活力,极富视觉冲击感。据说,由北门进入后,随着移动,四根柱子仰望的角度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。你愿意陪荔小馆一起去考证一下吗?

 

  四、经常被误读的“心心相映”

李瑞生教授设计的“心心相印”


每每经过与文博会渊源颇深的3号艺栈门前时,都不禁打量起眼前这座颜色艳丽的“艺术品”。一男一女双手紧握,两颗心相互交换,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怦然心动的恋爱气息,难不成此处是恋爱圣地?然而,小编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对结尾。  

这座钢铁材质的雕塑,名字简单直接,就叫“心心相印”,是李瑞生教授创作的作品。因当下物欲横流,人们多以利益相交,难以做到将心比心。因此,立此雕塑,寓意“心心相印,和谐共处”,弘扬人性向善这一永恒的主题。  

这样看来,手牵着手,还真不一定都是虐狗。小编以后经过时,再也不会胡思乱想啦! 

 

  五、这些雕塑寓意,你可知道? 

 

“友谊林”,象征着海外友人与深圳大学的友谊万古长青

 

“石汀”,图书馆前一对造型浑厚凝重的石汀,使得图书馆的门面更加庄重大方


“三人行”

以先贤之思想,启示当今学子

不耻下问,学而不倦。

 

无穷”,事物无穷尽,学海无际


“3号艺栈前的雕塑”,冲破框框,创意无限。
 
 

 

校园每一个雕塑都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记忆。或是某位艺术家的异想天开,或是因势改造的废弃物品,也可能是几个熊孩子偷偷摸摸挥就的涂鸦和摆件。有时候,不如停下匆匆脚步,和它们唠唠嗑,静静地倾听这些上了年纪的“老前辈们”诉说它们当年的光辉岁月。


 

注: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档案馆、庞审老师。

图文均为原创,如需转载或使用图片,请联系平台。

 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档案馆(粤海校区)

联系电话:(0755)26536138

传真:(0755)26536110

邮箱:dag@szu.edu.cn(综合档案)

xiaoshiguan@szu.edu.cn(校史馆)

dagrs@szu.edu.cn(学生档案)

版权所有©️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-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