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史研究

首页 > 校史研究 > 正文

毕业论文原来还可以这么写?

作者:   发表于:2021-05-17 09:38    浏览量:





毕业季即将到来,不少毕业生们正为自己的毕业论文“秃头”。为缓解师兄师姐的“论文焦虑症”,小编找来了《首届本科生论文选》(以下简称《论文选》)!随着时代变迁物转星移,其中有许多极具时代特色的选题,一起去看看师兄师姐都做过哪些“特别”的选题吧~

图片

《深圳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选》

图片


【科普一下】

深圳大学1983年第一届本科招生,设有14个系,21个专业。《论文选》主要摘选了经济、法律等相关领域的论文。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的论文是学生到有关部门和企业工作实践,一边工作,一边作社会调查,进行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。因此,这些论文涉及当年特区建设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,将理论结合实际,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。



《论文选》中的论文主要分为五类:企业管理、商业贸易、货币金融、法律以及其它,其中,货币金融一类的占比最大。纵观论文的题目中,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高频词:“对外贸易”、“深圳特区”、“国际”、“股票”。


图片


这些高频词关键词,正好与深圳特区成立之初许多“吃螃蟹第一人”的举措紧密相连。


1983年

深圳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

新中国第一张股票“深宝安”发行,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。

1986年

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新路

《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》出台,率先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新路。

1987年

敲响土地拍卖“第一槌”

率先放开土地市场,土地拍卖“第一槌”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“第一场革命”;

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公司“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”成立。

……


在时代风云的变化中,深大学子感知着日新月异的变化,为特区的发展出谋献策。在每一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中,我们都能找到深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影子。


图片

《深圳特区股票市场初探》


图片

第一任深大学生实验银行行长——李敏的

毕业论文《开放深圳特区证券市场的构想》


【据记载】

深圳大学的老校长曾说过,当时开设深大银行的初衷,只是为了方便师生存取款。最初是想让老师们来办,但没人敢接。最后,校长亲自找到83级金融系学生李敏,请他来筹办深大学生银行。

一开始学生对这个大胆的想法也有点犯怵,但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和准备,开学后他自信地找到校长,把这重任接了下来。1984年11月19日,“深大实验银行”低调地开业了。李敏担任第一任“行长”,所有8名工作人员都是在校的大一、大二学生。

一开始学生银行乏人问津,校长把自己的2000元存了进来。慢慢地,学生银行业务发展起来,师生存款量增加,教职工工资也由学生银行代发,甚至学校基建办和校办工厂也向学生银行贷款。学生银行的流动资金,从1984年底的不到50万元,猛增至1995年的1.5亿元,银行网点也增至5个。



图片

全英版本的论文


《深圳大学1992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选》

图片



到1992年,深圳大学已培养出6届本科毕业生,在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取得了瞩目的成果。此书选编自我校1992年本科毕业生近600多篇毕业论文,涵盖了:“金贸系”、“经济系”、“法律系”、“管理系”、“中国文化与传播系”、“外语系”。



1992年初,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深圳经济特区,充分肯定了深圳旅游业的发展。《论文选》中的一篇中国文化传播系学生的论文——《深圳旅游需要及动机分析》,反映了深大当年的教学特色: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方向。学生密切关注深圳发展,尝试着用理论知识,为特区解决实际问题。


图片

《深圳旅游需要及动机分析》


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四年,如今翻开那些泛黄的书页,我们仍能透过文字穿越时空,窥探每一篇论文背后隐藏着的深圳发展故事,联想起我们那些探索过的路。


最后

图片
图片


文字、排版:谭思婷

责编:马婷婷

图文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 请联系平台

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档案馆(粤海校区)

联系电话:(0755)26536138

传真:(0755)26536110

邮箱:dag@szu.edu.cn(综合档案)

xiaoshiguan@szu.edu.cn(校史馆)

dagrs@szu.edu.cn(学生档案)

版权所有©️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-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