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史研究

首页 > 校史研究 > 正文

杜鹃山快递站我熟!可旁边的“本原设计”是...?

作者:   发表于:2021-11-19 08:44    浏览量:




“杜鹃山快递站,我熟!”进入南门立言门,左前方映入眼帘的就是同学们每周必到之地——杜鹃山快递中心。那么右前方这栋写着“本原设计”的建筑又是做什么的呢?


延续了深圳大学建筑的设计风格,它以静穆、内敛的姿态,掩映在同学们每天上下课、取快递的必经之路旁。若不是好奇心使然,路过的人绝不会注意到。今天,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这高大上的“本原设计”!



206CB



何谓“本原”?

6C4E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

6C4E



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介绍   

(资料来源于本原设计官方网站)   




 



这栋建筑的全名是“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”。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于2017年筹建,是孟建民院士建筑理论、建筑技术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平台。


孟建民院士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、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,曾获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。 “本原设计”一词,来源于孟建民院士在同名著作《本原设计》中提出的理念:以“全方位系统人文关怀”为核心观念,实现“建筑服务于人”的本原设计思想。


1237B




建筑“探秘” guide

智慧建筑: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结合!




A57A

19A30


 

 


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内部的智慧系统和


使用数字孪生三维可视技术的展厅大屏幕


无障碍建筑:人文关怀值拉满



 


11A66

CFF6 


 


处处体现人文关怀




曾经艺术设计学院楼

“摇身一变”

本原设计建筑原址为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楼。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2019年与原师范学院相关专业合并,成立了如今的艺术学部,然而探其历史,其实可追溯至80年代。

24147


1988年深圳大学招生简章

1988年工艺产品设计专业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分支开始招生,后陆续设立服装艺术设计、工业设计、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。1998年艺术学院正式成立,2002年正式更名为“艺术与设计学院”。


2001年,学院向学校申请修建教学楼,于是学校将杜鹃山南面的艺术设计系实验室拆除,并在原址修建了两层高的建筑作为教学楼。十余年过去,这栋楼如今摇身一变,焕然一新,成了深圳大学又一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。


181C6



原艺术学院楼与现本原设计外观对比图  



1ADB5


基建图纸:

原艺术学院楼一层平面图


艺术学院院楼

师生永远的回忆

据2013级艺术与设计学院校友回忆,当时同学们对比其他同学陆续搬入崭新的教学楼,再跟自家院楼一对比,纷纷吐槽自己的院楼太旧。但是这样一个又小又旧的地方却承载了他们无数快乐的回忆。


校友回忆道,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规模虽小,却也得益于此,让不同专业同学之间沟通交流频繁,关系反而更加熟络。课间的时候,一个专业的同学经常会跑到其他专业的教室凑热闹。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,工艺室118、119是充满故事的地方,在那里,一届届的同学们度过了无数个赶作业的日日夜夜,尤其是准备毕业设计的时候,几乎每天都是带着早餐去到教学楼,一直待到晚上被保安提溜出去为止


16648

1A7B1


   

19A46


   

22574


   


   

左右滑动查看

曾在艺术学院楼的点滴回忆

1





视觉传达设计系贺沁洋老师:

“旧院馆是个留下了很多回忆的小天地。教室虽旧,空间里留下的岁月痕迹,很难再被取代。时间不能倒流,记忆永远不会被覆盖。112教室,是视传的实验室,是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,墙面上还留下了当年学生创作的墙绘。中庭经常有各个专业的展览,扁平化的空间布局,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。

172D8






2





研究生辅导员刘东老师:

“印象最深的是一进门就能看见的院训墙:崇德、尚艺、笃学、创新。老楼四方天地,很有感觉。

1863F






3





服装设计系张立川老师:

“有时会回忆起在109的服装系小秀、中庭的作业展、平时的展览墙……”

2AB12






4





环境设计系李逸斐老师:

“第一印象感觉有点小有点旧,但其实空间很实用,后来看到一些艺院成立之初的旧照片,更加能体会在那任教的前辈对它的感情。余老师的办公室,是最热闹的空间。第一次在旧院馆讲课的回忆历历在目,一下午讲完嗓子都哑了连喝两大瓶冰糖雪梨,满满的回忆……”

10900






6





基础部黄以然老师:

“2016年入职,已经是学院最后几年在使用老院楼了,确实基于整个学院的体量,院楼已经不大够用,当时有不少大一设计的基础课是在文科楼上的。老院楼当时光线相对比较昏暗,但一到下雨天,雨后打开窗就有非常好闻的雨水和泥土的味道。很多课室的门是有小窗的,非常可爱,我经常去服装系的实验室,透过小窗向里张望正在做作品的同学。中庭是个很重要的场所,经常展出同学们的作业,一下课同学们就结伴去看,一起交流。”

B78A






7




……

欢迎校友们留言区来稿~



尽管时过境迁,回首往事依旧历历在目。

此篇小作希望给在校师生回忆新建筑的旧故事的同时,

也能激荡起校友们心中的涟漪吧~


最后,

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及校友为此文贡献照片并分享回忆!




文字 | 邹思瑶 邹海勇 朱萱楠

排版 | 邹思瑶

摄影 | 肖怡 陈文聪

责编 | 马婷婷


声明: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或使用图片,请联系作者。

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档案馆(粤海校区)

联系电话:(0755)26536138

传真:(0755)26536110

邮箱:dag@szu.edu.cn(综合档案)

xiaoshiguan@szu.edu.cn(校史馆)

dagrs@szu.edu.cn(学生档案)

版权所有©️深圳大学 粤ICP备11018045号-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